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先污染,后改善”的倒U型曲线形状。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正是走了这样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命造成了巨大危害,实践证明“老路”并非所谓的经验与规律,而是赤裸裸血的教训。
当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避免重蹈西方国家早期发展造成严重环境问题的覆辙,走出一条既快速发展又善待环境的新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绿色发展理念,为破解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难题提供了值得期待的中国方案。
以防代治,环保从产品源头抓起
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塑战速决”,塑料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化工品,润滑油亦是如此,作为机械装备的“血液”,润滑油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据了解,1升废弃润滑油就足以污染100万升饮用水源,相当于14人一年的饮水量,然而不只是废弃润滑油,大到水利工程设施、水处理自动化设备,小到生活中的饮水机、净水器等,使用工业级润滑脂都存在有毒有害元素进入饮用水中的可能性。因此从源头抓起,以防代治解决润滑油对水体造成的污染问题就极其必要。
去年3月,长城润滑油与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开展研究课题,专门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的闸门启闭机、钢丝绳、轴承等水工设备研发食品级的润滑脂。这种由特殊技术研发而成的合成润滑脂,专门用于食品相关设备,真正实现了对水体的“零污染”“零危害”。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依托六十年航天润滑技术积淀和强大的科研创新精神,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环保产品,如“超低碱值、生物降解型环保船用油”、“十万公里长寿命柴机油”、“佳蓝尾气净化液”……从产品源头紧抓环保,以企业为起点构建起防止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防线,是长城润滑油在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新思路。
从防治污染到防止污染,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造成的环境治理成本,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国家,都是一种全新意义的“降本增效”。
以新替旧,抢占清洁能源行业风口
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煤炭和石油为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据中国科学院预计,现今地球上石化能源大约还可供人类使用100年左右。寻求能源转型道路,发展绿色清洁低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既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风能资源极其丰富,拥有大力发展风能这一重要清洁能源的天然优势,然而受限于技术壁垒,一直制约着风力发电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就包括风电机组中十分重要的润滑环节。作为润滑油行业的“领头羊”,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联合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等代表性企业,主导制定了风电发电机组专用润滑剂国家标准,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产品标准空白。
早在2006年,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研发的风电设备配套用油已得到应用,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还承担了“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适合我国极端气象条件下的风电机组润滑规范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的风电事业量身定制润滑解决方案,推动我国新能源风力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1亿KW,行业前景极为广阔,也将成为润滑油脂非常重要的增长性市场,此外,近年来火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润滑油亦有所涉猎。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长城润滑油从环保产业中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助力环保事业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对于未来企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做环保事业的先行者
科技创新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根本和直接驱动,决定了企业能为环保做什么,而社会责任感则决定了企业能为环保做多少。从产品环保到产业环保,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一直在主动分担社会环保责任。
今年4月2日,中国石化启动中国首个规模最大的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到2023年拟投入400亿元打造93家绿色企业。作为中国石化旗下的主要品牌之一,长城润滑油推出了废油回收及再利用体系,面向全行业回收废油,这一此前无人问津的领域,在长城润滑油的牵头下,建立起了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回收的“绿色循环模式”。
从环保白皮书到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从环保产品到环保行业,长城润滑油提升企业效益的同时,始终不忘肩上承担的环保责任。
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环境喻为“生命”,“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经济与环保,也应当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