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现在为了项目,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炎炎夏日里,大庆石化公司化建安装二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占勇,站在大庆石化公司炼油结构调整优化项目现场踌躇满志,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工人们正奋战在生产一线,确保项目早建设早投产。
黑龙江大庆,这座曾“因油而兴”的城市,作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在上世纪为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在转型之路上,“油头化尾”成为大庆转型的“良方”。
所谓“油头化尾”,就是提高石油等资源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壮大接续产业。大庆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庆已经锁定新航向,打通“油头”路径、多链条延长“化尾”,引领和推动自身转型发展进入新境界。
随着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大庆石化公司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项目投产时新增的丙烯、液化气、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工原料能够更多地提供给大庆精深加工。
“目前,MTBE和烷基化主装置进入钢结构、工艺设备及工艺管线安装施工高峰阶段,相应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全面开项,预计2018年10月投产。”大庆石化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迟宏文表示,炼油结构调整优化和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共计12个子项目,最迟将于2020年前全面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59亿元人民币。
在市场开发上,在稳定农夫山泉、娃哈哈、米其林等名牌化工产品的基础上,推出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吨包装塑料集装桶专用料,产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为中国石油自主核心技术,大庆石化“高腈SAN及板材ABS树脂成套技术”盘活停工10年的年产2.5万吨聚苯乙烯装置用于SAN树脂生产,实现化工产业链的效益最大化。
随着一个个化工项目的落地,一组组数据证实着大庆“化尾”摆动更加有力。在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大庆中蓝石化公司等企业带动下,石化产业实现稳中有进,全年原油加工量1221.5万吨,生产乙烯115.8万吨、聚乙烯112.4万吨、聚丙烯68.8万吨、顺丁橡胶14.4万吨、腈纶5.7万吨。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1.7亿元人民币,增加值280.4亿元人民币,占大庆市GDP的10.5%。
在规划建设中的“油头化尾”园区,中新网记者了解到园区已重点启动了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园区总体规划两个规划编制工作。石化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大庆石化项目新增原料,谋划了乙烯、丙烯、芳烃、碳四4个产业链26个延伸加工项目;园区总体规划已完成调查摸底和扩区方案编制,启动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今年第一季度,大庆‘油头化尾’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已有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优化前期4个子项目、大庆联谊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13个项目实现开复工。”大庆市工信委石化产业规划协调科科长王桂军展望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庆锁定向“油化经济”持续发力,引领和推动转型发展进入新境界,充分彰显大庆发展“油头化尾”产业的优势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