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强调,要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会议同时强调,要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
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到底怎么建?一个上游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怎样才能形成?3月20日晚,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韩晓平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新闻链接: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酝酿多年
2016年《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的干线管道独立,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
管网改革 怎么改?韩晓平:管网改革打破纵向垄断 激励多元投资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 韩晓平:建立国家管网公司,会极大激发整个社会在油气行业的投资。
目前油气管网建设确实比较滞后,也束缚了整个能源结构转型,所以,从早期石油天然气深化体制改革就提出要把油气销售和长输管网分开,分开后才能真正测算运输成本;再一个是,解决管网对第三方准入。现有管网都是企业管网,彼此不连接。
打个比方,修高速公路,现在每家公司都修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只能跑我自己公司的车,别人公司的车不让上来,可能轨道、各方面标准都不一样,你就上不来。以后要把所有的路都收在一起,成为一个面向所有车辆的高速公路网。
刘戈:管网单立 油气改革棋局的关键一子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单独组建管网公司,这一点充分说明了这个方案的积极态度,因为这是要把中石油、中石化本来拥有的全产业链条中间这一块拿出来。
在此前的改革讨论中,不是没有别的声音,比如不必彻底分离,还在原来的公司体系之内等。但现在看来是釜底抽薪。完全单独列出来,说明改革的决心和措施更加强劲。
韩晓平:未来的管网公司不太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 韩晓平:尽管纳入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现有的管网资产,但其他主体也可以继续建设跨省管网,并不是说我建了你不能建,只不过前提条件是你只能做这一环,不能上下游都干;第二个,管网公司不针对消费者,它只对接上下游,上游的气田和下游的经销商签协议,我根据我的运力给你,如果不够我再建新的管网。
油气产业 怎么变?韩晓平:公平准入 促进油气大发展
中国能源网首席研究员 韩晓平:这次会议强调上游要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下游销售市场要充分竞争。
这个改革思路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公平准入。我们在做油气改革研究的时候发现,没有一个市场化国家是允许一个公司上中下游都干的,都干了之后,一方面监管会非常困难,另外所有的竞争者全部被排除掉了,没有办法展开竞争。
所以,只有把中间环节拿出来,作为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对所有人开放,才能给上下游创造公平准入的条件,进而形成整个行业的充分竞争。
刘戈:“三桶油”产业链被打断 有利于激活市场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现有的油气链条是个闭环,别人想插都插不进来。从中间打断它,相当于打通原来产业瓶颈。不仅是有更多建设资金来源,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而且能进一步推进油气“运销分离”,加快管道和储运设施互联互通进程,有助于统一调配资源。
另外,单独的管网公司可以执行更清晰的成本核算,用市场手段降成本,更接近“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发展思路。
韩晓平:组建国家管网公司 油气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显君:按现在的测算,到2025年整个天然气管网建设要投入11.5万亿,这个量是很大的,远远超出中石油、中石化的承受能力。
不建管网,天然气就没有办法消化,没办法进行能源结构转型。但要把钱全部砸到管网上,上游勘探开发就没有足够资金投入,能源安全又面临问题。
所以,单独组建管网公司,引入多元资本,是打开这个死扣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会吸引大量资金进入,管网建好后,通常能运行六七十年以上,收益又比较稳定,是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这类资金很青睐的项目。
我们国家油气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就是投入不足、创新不足,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资金投入才能有更多创新,最终解决能源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